2007年8月25日 星期六

柒、回程的驚奇厚禮

夜宿零公里

走完這一趟丹姆斯特公路,等於締造了我們人生中的另一個紀錄,至少我們已經到過地球最北的地方。

走走停停,當晚十時才抵達零公里的出發點,今晚預定的Klondike river lodge就在這裡。這是一家鄉村旅館,正好處於要衝。許多人來到這裡,不是累得不成人形,必須在此休息一宵,不然也得再加油上路。有些人可能會進到道森市區住,正如我們來的時候一樣,但進入市區路程四十公里,來回八十公里,也要耗去一個多小時。我們住的是overflow bunk,也就是上下舖,類似以貨櫃屋改裝的房子,一間可以住四人。一晚僅五十元,是我們住宿最便宜的一家了;比起住在道森市區,一晚上要一百餘元的情況好多了,反正也只宿一晚就走,不必太豪華。

這家旅館有加油站,也有沖水的地方。為替這輛車還我真面目,首要之務先洗車。這裡的洗車機每次投幣一元,僅能使用大約一分鐘,我們投了四次才能勉强把整車的泥漿初步沖洗乾淨。突然來了一陣大雨,只好作罷。只是這樣,沒洗乾淨的車子還是有點問題。

返回華生湖

隔日(八月十七日)早餐就在其附設的餐廳解決。我們分別點了三明治、鬆餅及法式三明治,加起來約廿餘元,算來經濟實惠。



早餐完後,加滿油立即上路。此時霧氣很濃,天空的雲很低,開沒多久又下了大雨。我們一路往南趕路,路況良好,有時開到一百廿公里。午時路過白馬鎮,在城中的一家麥當勞用午餐。再補充路上所需之食物,下午四時繼續往東開,今晚準備宿在華生湖,也是我們十一日路過的地方。

途中仍然雲霧滿天,並且一直下雨,無法欣賞好的風景。這一趟路也有五百多公里,走的是阿拉斯加公路,路面尚稱平整,車速可以維持在 120公里左右。由於僅有兩線道,錯車及超車均不容易。尤其在下雨中,車後常會引起甚大的迷霧,模糊整個車窗,擋住視線。最怕的遇到大卡車,其車後所激起的霧氣可以涵蓋整個車道,錯車時相當危險。

高登家的民宿

八點四十分抵達Cozy-Nest民宿。出來迎接我們的是男主人高登(Gordon)。他說太太辛蒂(Cindy)上班尚未回家,不久應該會回來。這是一個比鄰華生湖邊的房子,分上下層,上層他們家人住宿,下層有四個房間出租為民宿。高登說,今晚他要啟用湖邊的三溫暖室,因為他的兒子及兩個朋友來,看我們有沒有興趣一起泡三溫暖。初時有點遲疑,最後還是決定參加。



高登這一家,在湖邊造了一間小木屋,將三溫暖設備置於其內。開始時,先將水以爐火加熱為水蒸氣,其溫度維持約為攝氏八十度左右。進行三溫暖時,脫去外衣,僅著內褲或泳衣,在小屋內的木板凳坐下,大約停留半個鐘頭,讓全身熱透。然後大夥兒喊著一、二、三,快速跑到室外的華生湖中浸泡。高登的兒子及二位朋友都由舺板直接跳入湖中,一聲尖叫;我們則由湖邊走入,因為石頭濕滑,只能摸著石頭走。此時的湖水溫度約為十度左右,全身浸入,有點刺冷,他們說這樣叫浸(Dip)。其後再飛快進入小木屋的蒸汽室,重拾原來的溫暖。我們這樣來來回回三、四次。一面泡著熱氣一面閒聊,時間也過得真快,到泡完已經十點多,但感覺上舒服極了。

高登說,這裡有網路,但不是他們家的,不管如何小弟聽了高興得要死,整個晚上就死守在手提電腦旁,看他的股票現況。只是我的電腦仍然沒辦法上網,也許是信號弱的關係吧。

隔日清晨一早,高登上班去,他太太下來招呼。高登太太是一位外表相當冷靜的人,很少主動引起話題,必須問了才有一些回應。她的工作是在監獄看管犯人,可能是職業個性使然吧,希望她不要把我們當壞人看待就好。定人戲稱她是冰山美人,因為外貌上看來從前應是美人一個,不過已經是七個孫子的祖母。今晚有兩個孫子同住,一男一女,大的七歲,小的六歲,到處嘰嘰喳喳地,十分活潑。


熊的故鄉--十七號公路

今天(八月十八日)的目的地是沿著十七號公路到史迪沃(Stewart)鎮,前往冰河的家。離開高登民宿後,我們先到鎮上加油,再沿阿拉斯加公路往回走約十二公里,至十七號公路南下,此行已完全在卑詩省境內。這條公路又稱為卡錫爾公路(Cassiar Highway),是卑詩省最東邊的一條公路,沒有分隔線,不過車輛不多。




早晨的陽光特別清新,照耀整條路上,只見其不斷地印在地上的樹影,風景相當優美。不久,碰到一些遊客停在路中,原來有三隻熊正在路邊吃果子。這三隻熊一大二小,好像是母熊帶小熊,正在尋找果子吃。



這條公路雖然比前面所走的風景完全不同,但仍然屬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荒野與山區。由史基那汀山脈到卡錫爾山脈,一路都是秀麗的風景,山河交錯,其中有野溪、深谷、冰山及清澈的大湖等。37號公路原來是挖礦及划木的產業道路,沿著迪斯河(Dease River)而上,直接迪斯湖(Dease Lake),中間並連結育空領區延伸下來之雨林區雲杉、松林。在迪斯湖(Dease Lake)附近,進入大陸之分水嶺,此處河流不再往西進入太平洋,而是轉向北方進入北極的無樹區。卡錫爾公路切過山脈、河流、湖泊及冰河,目前成為觀光道路後,路況已經相當良好,但仍有幾個路段尚未鋪柏油。

沒多遠經過波亞湖公園,正在路邊。約20公里至中央村(Centerville),這是從前發現金礦的地方,1877年發現一個72英兩重的金塊。後來淘金者蜂湧而來,這個小地方曾經聚集三千多人。現在仍有一個採礦公司在這裡採金,顯然金脈仍然存在,一直讓懷著黃金夢者仍然不死心。



玉石城

往前不到廿公里有一個玉石城(Jade City),實際上只是一家小店,附近也有加油站。這家禮品店完全賣玉品,門外也展示許多大的未切割的玉石,也有已經初步切割的玉石板,經過處理後的表面碧綠圓潤,感覺不同於一般之大理石。

聽說這裡往西去約132公里處有一處世界最大的玉礦,加拿大玉有一大半都由這裡出產。目前有一家名為公主玉礦公司(Princess Jade Mine)經營中。這家玉石加工廠似乎也相當有名,他們利用這裡篩選所產的粗玉,委由當地卡錫爾的工匠加工,常常可以賣到很好的價錢。尋找玉石礦是一項專門的技術,也要靠機運。因為一大塊寶石外觀有如普通的石頭,一般人不會想到內面竟然是上好的寶玉之材,只有內行人識貨。在工作枱上有一台切割機正在工作者,展示著玉石切割的情形。不過我想這台切割機只是表演性質,實際上也有大部份的玉石是委外加工,例如運到大陸、東南亞地區去雕刻,然後又回銷到加拿大。



這裡展示各種以玉為材料的各種飾品,玉手鐲看起來就沒有台灣或香港的好看。這裡的玉似乎偏綠。不管如何,在這個人間罕至的路段,能有這樣的玉品店矗立於路旁,即使他不提供免費咖啡也是頂吸引人的。




熊的第二次接觸

在這一條路上,好像很容易看到熊。剛進入37號路不久,即看到那三隻熊家族。後來在快到迪斯湖的路上,又碰到一隻大熊。這隻熊出現在約下午五時,正是牠出來覓食的時間。開始時牠在我們前進的路上漫步行走,我們只好將車子停下,等牠慢慢走向路旁,然後消失在樹叢裡。在這條路上,似乎特別容易看到熊的踪跡。有時候我們看到路旁的黑影子,也許我們車速較快,常一閃就不見了。



今天看到的仍以黑熊為主,棕熊必須在溪邊才能看到。希望我們這一次的行程中有機會看到棕熊。雖然後來在路上也連續看到三隻熊,都是跑到路上來覓食的。看到熊,大家都很興奮,只有小弟一付無聊的樣子。


迪斯湖

不久,我們來到一個很大的湖,即為迪斯湖(138K)。 這個湖沿著37號公路而走,約達40公里長。迪斯湖鎮位於迪斯湖之南方,它是從前淘金潮時建立的唯一大城,古城列克頓(Laketone)就在湖的對岸,現已荒廢。以前使用的汽船,也有展示,這是從前到達阿特林(Atlin)或克隆岱克(Klondike)金礦區的重要交通工具。



迪斯湖人口僅650人,但是卑詩省北部重要門戶,任何車輛到此都必須停車加油,或休息補充食糧。不過,這個加油站可能最沒效率的加油站,由於加油站也經營雜貨及賣酒,但僅有一人在結帳。所以加油後,還要與一般買日用品的顧客排隊,所以繳錢時反而很浪費時間。若有人加油後就開車走了,她不知道那一筆是那一筆。

由於有迪斯湖的美景,這個地方也是遊客集中的地方。離此往西南有一個有名的古址稱為電報溪(Telegraph Creek),這個地方曾被規劃為橫跨歐美大陸電報系統之中繼站,由紐約、北美白令海峽、亞洲至倫敦。不過這個偉大計畫根本沒有完成過,也許永遠不可能完成。但是當時由電報溪至道森市一帶的電報網卻曾經建立,總長達1,900英里,此部份稱為多明尼電報網路(Dominion Telegraph Line)。現在電報系統已被無線電網取代,所以那裡仍然留下許多電報設備的遺址。

過迪斯湖不久,又經過路旁之兩座省立公園,一為史波西吉高原荒野公園(Spatsizi),一為伊地沙山公園(Edziza),這兩個公園的面積均相當大。前者有六十五萬公頃,後者有廿三萬公頃,伊地沙山聽說還是最難爬的一座山哩。


37A公路



往南一路真是風景秀麗,美不勝收。這一路要開很久,至馬佳汀口(Meziadin)轉入37A公路往東方向直驅史迪沃鎮(Stewart)。37A為北美風景最壯觀的道路之一,兩側崇山峻嶺,山頂上白雪皚皚,應為冰河的一部份。在這炎炎的夏天,仍有冰河在融化當中,所以沿著山間仍有一些小瀑布在其中,如白鍊垂下。




歷史性的旅舍


公路沿著熊河而行,忽然間在左側出現極為壯觀的大冰河。這個冰河源自其頂上之大冰原,其流向並不只此一支,而是四面八方。只是這一支更近熊河溪的公路邊。沿熊溪流出海的方向稱為熊河谷,史迪沃鎮就在河口或出海口的地方。

晚上預定住在Riply Creek Inn。老闆是一位金礦公司的主人佛南克(Frank),他專門將老舊的房子買來加以整修之後,作客房出租。所以這一家的旅館的樣式不一,甚至有以前的舊妓女戶的房間,現在改裝後,也在出租之列。他們的經營也很特別,在網頁上各房間的照片都刊登,且各有標價,任君選擇。

接待中心則藏在另一棟舊房內,我們等了一回兒,才有一位身材微胖的小姐出來打招乎。她看起來親切可愛,也稍微將這個旅館作簡單的介紹。定人事先打電話來訂房時,就是與她交談過。她說主人養了一隻加拿大雁,所以如果一清早起來聽到牠的怪叫聲請我們不要太介意。



今晚住的是在舊街上一間有歷史性的建築,原先為灣景旅館(Bayview Hotel),建於1925年,所以尚不及百年,但地方政府已經列入古蹟維護。不過這個所謂的灣景已經不太符合實際。由於其他建築擋住視線,要由此看灣景還要伸長脖子才能看到一點點。這是一棟三層樓房的建築,我們住在二樓靠窗的位置,是一間大房,中間有廚房及衛浴,另有一間小房。整棟全是木頭建築,有人走過,其他房間均會聽到聲響。雖是歷史建築,這間只要七十元,加稅後約為八十元,算是便宜。可惜的是這間我們僅訂到一天,明天需搬到另一間較大、較貴的房間。

阿拉斯加的冰河

早上(八月十九日)碰到這間旅店的老闆佛南克(Frank),大談他採礦的經驗。他擁有這裡附近的一個礦脈,也有發行股票,從前的挖礦業好像經營得很不錯。他留著落思鬍,身穿牛仔褲,看起來十足的礦區工人模樣,至於他每年從金鑛中賺多少錢,則很難從其衣著看出來。他養一隻加拿大雁,管他叫魏普力先生(Mr. Ripley)常常喜歡棲息在屋簷上,每天早上就開始刮噪不停。又養一批鴨子,每天要為牠們餵食,還特別建一個小庭園,裡面有小池讓這些鴨子戲水,真是性情中人。



尤有甚者,我們住的旅館對面有一個他的店面,專門陳列他精心收藏的各種烤麵包機,都是陳年舊事的老古董。這些麵包機有大有小,也有好幾排同時烤的型式,可能是餐館專用的。他也收集掛鐘,各種型式,玲瑯滿目。這間店可以稱之為舊物收藏店,並非博物館,因為沒有經過整理。這裡不收門票,任你自己去發掘思古幽情。



由史迪沃進山去,可以看到鮭魚冰河(Salmon Glacier),這是這裡的旅遊的重點,也是我們此行之最大目的。前面路上所見的冰河,據當地人說,屬小兒科級,鮭魚冰河則更大更壯觀。

為此,我們先到附近的遊客中心找尋相關資料。這個遊客中心正好在出海口附近的三角洲上,也在我們住的旅館附近。史迪沃鎮依山傍水,景色幽美,當地對觀光旅遊之發展不遺餘力。城鎮正好處於兩側高山之間的狹谷,所以一出門總必須與群山打招呼。每天起來,看到的都是冰山、白雲與陽光。在旅客中心旁的三角洲地則闢為一個自然公園,除了可以欣賞群山的美景外,還可看到潮起汐落,大船入港。公園內的步道完全用木板架起,因此不干擾地面的生態。這是一個完全無瑕的地方,山高水深,令人留連忘返。

遊客中心的解說員是當地人,愛鄉情結,寫諸臉上。她曾經在外做事多年,最後還是決定回鄉貢獻其力,因為這裡是美麗的地方。她說,此地的溫度暖和,雖有冰山之美,但氣溫在零下的時間不長。而且這個小鎮,已有37A公路與外接通,並有渡輪之便,可與海岸的港口相連繫,交通算是方便。



由於進入鮭魚冰河必須經過阿拉斯加,我們比較關心出入境的問題。她說,經過海德角(Hyder)即為海關設置的所在。在此美國不設海關,所以可以自由進入阿拉斯加,加拿大則設有海關,但只要卑詩省的駕照即可通行。她說:加拿大設海關主要防止走私菸酒,因為加拿大的菸酒稅高,有些美國人常會走私賺取差價。美國不設海關主要這一條路是死路,無法與阿拉斯加主要幹道相連結,要偷渡必須練就翻山越嶺的本領。

美國的海德角

她說,往鮭魚冰河的這條路約37公里,可以看到棕熊及冰河。前半段看熊的在美國境內的魚溪,後半段看冰河的又回到加拿大境,所以國界有點交錯。她給我們一張很詳盡的地圖。將關口海德角開始至鮭魚冰河分為十四個旅遊點,遊客可以開車依點序參觀。我們依其指示往美國邊境走,這裡離關口僅一公里之遙,由於美國沒設海關,我們長驅直入。美國國境最大的不同是柏油路面換為碎石路,讓我們警覺到是否與丹姆斯特公路相同的路況,開車更小心翼翼,僅能二十英里,但開起來灰塵滿天。由於進入美國,所以路標也改回英里。



海德角的地名分為卑詩省海德角及阿拉斯加海德角。聽說阿拉斯加海德角原來想改名為波特蘭(Portland),但後來遭否決,因為美國人認為波特蘭的地名在美國實在太多了。加拿大的海德角僅有一海關、加上幾個碼頭而已,幾乎沒有住家。進入美國海德角感覺上有點落後與落莫。路是泥土路,沒有人行道,有點經年失修。有幾家民宿及餐廳,美國國旗掛在門口,代表另一個國家。

魚溪的故事

由此碎石路往前走,山勢開始改變。公路沿著鮭魚河的溪谷而行,兩邊都是崇山峻嶺,遠處可以看見白頭冰山,在路樹叢間忽隱忽現。雖然地圖有十四個景點,但多數為登山或礦坑的歷史點,最可看的還是魚溪(Fish Creek)看熊與最後的冰河。據解說員說,棕熊多是固定在早晨六時及下午六時出現在魚溪覓食。熊喜歡到魚溪是因為這裡是鮭魚河的支流,目前有許多鮭魚在此回游。



不久,我們抵達魚溪。由於在美國境內,這裡的管理員都是美國人。魚溪路邊有兩個車場,但幾乎已停滿了車。我們在第二個停車場找到一個停車位置,停好車,就沿著木頭棧道而行。由於這是黑熊與棕熊出沒的地方,所以當局特別小心,沿溪岸建有木欄棧道,讓遊客可以安然走在步道中,不受動物攻擊,當然也希望人不要干擾到動物的作息。這個棧道寬約一米,欄杆高約一米,出入口均有自動閘門。



在步道上走了不久,就看到一頭很大的黑熊在溪裡出現。牠溯溪而行,好像在尋找食物,但又沒找到什麼。再次如此接近黑熊,也感到興奮。這條溪似乎是特別建的鮭魚梯,讓鮭魚可以往上回游。現在可能季節未到,沒看到鮭魚的踪影。



我們往魚溪走,才發現魚溪旁的棧道建得更大、更長,沿溪岸架空而行,約有五十米。其中也有看台,也有供休息的坐椅。有一大票人已守在棧道的欄杆上,許多人裝設大砲筒望遠鏡加上照相機,正等待獵取最佳鏡頭。底下為魚溪的溪水,水質清徹,但不斷聞到魚臭味。原來有很多的鮭魚正在這裡迴游,有一部份的鮭魚已經完成傳宗接代的使命死在河床上,其慘烈情況可以用「鮭屍遍野」來形容。其他活的鮭魚仍然繼續往上游走,尋找完成最終使命的一刻。這種生與死的壯烈場面頗讓人動容。在大自然界中,多少動物生存的目的僅為傳宗接代,然後鞠躬盡粹,死而後已。剩下的臭皮囊又回歸自然,讓大熊、讓海鷗、甚至讓人類作為食物,犧牲小我以維續他人生存。

我們在棧道上等了許久,沒見到熊的動靜。後來有一隻棕熊躲在樹後面啃一條魚,由於在暗處中無法看清楚。約寞過了一個鐘頭,沒再見動靜。我們因此決定先到冰河段,下午再來。

美麗的冰河


早上起來時,雲霧滿天,本以為是個壞天氣,但愈近中午,天氣忽然變好。我們驅車往第十四號點的冰河,中間除了照相外,並沒有作短暫的停留。這條碎石路相當崎嶇,純屬山路,而且愈爬愈高,有點類似台灣中部的横貫公路。公路的左側是萬丈深淵,右側則為山嶺峭壁。溪谷裡的水是冰河融化的水,顏色有點混濁,但可以清楚看到河水在溪底刻劃出的痕跡。

抵達第十三號點時,已可看到鮭魚冰河的腳。整個冰河就像一團白色的揉麵,慢慢地呈現往山腳流動的樣子,只見其逐漸改變形狀與外觀,也改變山谷的地貌。在山腳下殘留著一些冰積石(Moraines),即為冰河退後的遺跡。河中也有一潭池水,顏色碧藍,面積雖小,但顯得與眾不同,當地管它叫水壼池(Kettles)。這種池水在冰河中常常出現,例如路易士湖,湖水碧藍,應為相同的水質。水壼池形成的原因是冰河往下移動時,曾經流過留在底下之巨大冰穴。冰河撤退後,這個冰穴融化為水。由於水中含有極細的懸浮物質,故呈碧藍的顏色。




一般冰河移動之動力有三:即本身重力、內部變形及底部滑動。當冰河層底部有一層水膜存在時,上述三種原因均會促其移動。每一部份冰層之移動速率可能也不相同;在狹谷中,中心線的表層流動速度總是比邊緣部份快速。而由於剪力不同,也會造成冰層產生撕裂的現象。






到了第十四點位置時,整個冰河更見廣濶。我們站在一個很大的停車場前,由此可以觀看整個冰河分佈。冰河遠從山頂中流出,到達此位置時轉往西行。整個冰河都顯示出它極力流動的痕跡。在兩邊的山腳下,大概有人開雪車走過吧,在兩邊劃出兩道彎曲的黑色路線,好像為冰河鑲了花邊。頂上群山共同拱成巨大的冰原,冰河就此向各山谷間流出。實際上由Google Earth之虛擬實境可以看出,這裡的冰河不止一處,沿開車路線過來的幾個冰河支流仍然有些遺跡,但已大部份退至山頂上;但在往後的幾個山谷仍然存在各支流冰河,都是由同一個冰原流出。這個冰河形成約在一萬四千年前就已達到現在的規模。當時同時存在的則有卑詩省區、阿拉斯加及洛磯山地區。洛磯山脈的冰原大道就是可以坐車到冰河上體驗冰河的存在。這裡的冰河雖不能走到冰河上,卻可以由公路上俯瞰整個冰河的壯觀場面。




在停車場的上方,仍有山路可走。我們徒步上山,一面欣賞高原的景色,一面觀賞野花,也是一得。後來看到有人從山底下上來,就很想尋跡看是否能走到山下的冰河床。由於山很高,我們走到半山腰,發覺已經無路可走,只好放棄走到溪谷的念頭。不過路上碰到四個德國人,他們也要沿著坡道下山。有一個人看到我們是東方人,就問我們是不是從台灣來。他非常好奇台灣與大陸間的關係,是否會統一或者獨立。他說他們東西德統一花了相當大的代價,到目前還是債務連連。







下午,我們先回旅舍休息,準備下午六時再與棕熊相會。加拿大海關是位笑容可掬的小姐,她問我們去了多久,有沒有買菸酒。我們回答沒有,她看了一下駕照就讓我們過關了。

棕熊家族

我們六時再到魚溪的時候,好戲似乎已經上場了。整個棧道擠滿了人,每一個炮筒都面對溪邊的另一個方向。原來有一隻母棕熊帶著三隻小熊正在溪底覓食。三隻小熊兩大一小,其中的一大則正在岸邊自我玩耍,拿著一段木頭在那裡啃著,好幾次啃得翻斛斗,弄得四腳朝天,狀至可愛。旁邊守候多時的一些專業攝影家直呼不可思議,說:「許多年以來沒有看過這種場面!」




當一大正玩得起勁的時候,二大也跑過來湊熱鬧。於是兩大相互玩起捽交來,翻來覆去,很像兩個大黑球,滾來滾去,最後又打到樹林裡去了。這一家棕熊家族是黑色的,不是一般看到的棕色熊。棕熊與黑熊體型上最大的差別是棕熊的背部隆起,成為山坳狀;黑熊的背部則圓凸。那隻一小則相當溫馴,體形比其他兩大小得很多。解說員告訴我們說:棕熊多是一胎兩隻。這個家族一胎三隻是比較特別,大概是交配時期,有兩隻公熊與母熊相隔不久交配,因而多出一胎。

這隻母棕熊先在溪底走來走去。許多鮭魚受到驚嚇,極力掙扎躍出水面,弄得水花四濺。牠在溪底巡迴一陣子後,終選定一尾剛死去的大鮭魚作為今日之晚餐。牠一掌按住魚身,用嘴撕開魚皮吞食,其後再咬住魚肚,吃其內臟,吃得津津有味。那隻一小也過來,想分一口,但聞了聞,好像胃口沒有母熊好。

這個棕熊家族好像在作秀一樣,希望沒有人付牠節目費才好。因為步道上的觀眾何止百人,每人站住最佳位置,幾乎將可填的空隙佔滿。這些業餘或專業的攝影師大多遠從美國或歐洲來,有些人開著RV到這裡,一住就是一個禮拜。為的就是要拍像剛才所看到的畫面。當我們準備開車離去時,這一家族正好整裝橫過馬路。管理員示意要我們停車,以便讓牠們安然通過。顯然今晚的節目已經結束,應該賓主盡歡。

由於棕熊家族的表演精采,我將錄影內容秀給小弟看。昨天下午去看熊的時候,小弟因為心惦股市,並未與我們同行。待看到棕熊家族的內容,就有點心癢。隔早七時我們決定再前往魚溪一次,順道到那邊的餐廳吃早餐。但這次就沒有那麼幸運,我們等了一陣子,沒有任何消息。管理員說早上有看到一隻小熊出來吃魚,後來就沒有再出現了。

離開史迪沃

在美國邊境吃完早餐(八月廿日),從Riply Creek Inn出發,正式回程。沿著我們來的37A公路往東走,過馬佳汀湖(Meziadin Lake),由馬佳汀口轉入37號公路南行。雖然來程是同樣的路,因為太陽的角度不同,景色卻也大異其趣。



37號公路仍然是一條風景優美的公路,兩旁的樹林茂盛。雖然是盛夏之末,但已可以嗅到秋天的氣息,部份樹葉已開始枯黃;雖然如此,路肩仍可看到一些清純的野花。37號公路在基王加(Kitwanga)接16號公路,或稱為黃頭公路(Yellowhead Highway)。接壤處正好是七姊妹山,山巒綿密。由此東行,路途蜿蜒,但已有人煙;不像前面走過的都是荒野,都是人跡罕至屬於野生動物的地盤。

至少在黃頭公路上,會感到一絲的文明,即使這種文明,還是屬於原住民的世界。我們在新黑柔屯(New Hzelton)處停下,這裡正好有市集,旁邊有一間木屋遊客中心。這個遊客中心雖小,但五臟俱全。在小小不到八坪的空間,竟然有三位接待員。其中兩位是年輕漂亮的小姐,另一位是五十開外的老婦人。只是我們的詢問好像只有這位老婦人搭上腔,其餘二位類似實習生的模樣。這個木屋上層有一個世界級最小的博物館,裡面展示的僅有打字機及發報機幾個零星的項目。我問她這裡有沒有圖騰柱?她說有,但是還要開車進入十餘公里。只好心領了。




小弟閒著沒事,到市集與人哈拉。結果抱進來一顆美洲南瓜(zucchini),就像一個大南瓜一樣,他說僅一塊錢。賣的人告訴他說:「真難為情,讓瓜長這麼大,我只是幾天沒去照顧它,竟然就像吹氣一樣長胖起來。」在這裡的夏天因為日照長,所有植物都拚著老命長大。這也為什麼我們所看到的花好像都吃到大力丸一樣,長得又大又好,這種綠南瓜亦然。

摩利斯鎮的鮭魚

不久我們路過摩利斯鎮(Moricetown),這是屬於原住民的小鎮。路標指示此地正舉辦一個的園遊會,擴音器震天價響。我們到一個停車場停下,看看正在上演什麼節目。操場上擺了幾個飲食攤,吃的人不多,倒是小孩子東奔西跑,快樂極了。我們看到一個賣鮭魚排的攤位,每客七元,心想:這裡的鮭魚應該新鮮,買一客嚐嚐也不錯。於是請顧攤位的這一位中年婦人為我們準備。她邊做邊對我們說:



「我們這個攤位是義賣,正在籌一個找尋基金,」我抬頭一看,不錯,上頭寫著:

「Ernie John Search Fund」。她繼續說:

「我的孫子奧尼上個月的一天夜晚失踪,至今遍尋不著。我們懷疑有人在附近的橋上將其推入懸崖,至今人車仍無音訊。」她說完後,心裡似乎有一種說不出的苦楚,滿佈皺紋的臉顯得更為蒼老。

「為什麼不報警?警察不管嗎?」

「我們做了,但警察認為沒有那麼嚴重,由於沒有什麼線索,現在沒有繼續搜尋,所以也沒有破案。」

我們除了將這盤鮭魚排吃完,實際上似乎也無法做什麼。她的鮭魚排很新鮮,只是味道有點淡,大概是她們的習慣吧。

在摩利斯鎮附近,公路是沿著巴爾利河(Bulkley River)而走,該河在附近有一個湍流。很多迴游鮭魚都等待在湍流的下方,當地人都用長竹竿綁一個圓網將鮭魚撈起,然後在岸上的一間小店面販賣。照規定政府沒有限制原住民捕撈,但漁獲不能販賣,不過顯然他們並沒有遵照這個規定。他們一天每人約可以撈到八十餘條,在岸上每條賣五元,燻魚每條十元,收入不惡。我們買了一條鮮魚,準備今晚大塊朵頤。也買了些燻魚,準備回去可以送人。



撞上一隻熊

事情到摩利斯鎮後應該已告一段落,只要今晚在喬治王子城民宿再宿一宵,明晚應可回到列治文。我們仍然沿著黃頭公路往東走,路過波爾斯湖後(Burns Lake),正想加速前進。沒想到在路標590公里處,忽然公路的左側方竄出一隻黑熊。這隻黑熊竟然什麼都不顧一直往右方車道橫衝過來。說時遲那時快,此時車子要緊急剎車顯已不及,終與這隻黑熊迎面撞上。這頭熊碰撞在左側的保險桿上,立即沿車子之左側四十五度方向彈回,翻滾兩圈後跌落在對方車道之路肩上,初時以為撞死了。正在不知如何是好之時,卻又看牠站起來往溝邊的坡道逸去。此時車速已減慢,看似無恙,熊也不見了。

為確認車況,我先加速,似乎沒有問題,然後再路邊停下檢查。結果發現車前的塑膠擋板(Bumper)受損,有些漆已經脫落;其他部份似乎沒有什麼問題。我們繼續前行,但當車速增加至100公里時,前輪部份發出怪音。只好又在路邊停車檢查。這才發現前輪之塑膠擋泥板已碎裂,速度快時,其裂片會摩擦車胎而產生怪音。正在想辦法處理時,有一位熱心路人將車停在我們的旁邊,經審視情況,從他的車上取下簡易工具,將擋土板取下,方解決此問題。

這位善心人士是看到我超他車後,然後停車,知道有事故所以停下來探個究竟。也真感謝有了他才解決產生的小問題。他說:他住在喬治王子城,因與太太來此訪友。他太太說這種與熊相撞的事在這條路是常有的事。她說我們還很幸運,有些較大的撞擊常會擊破車窗,那才危險呢!

這種撞熊的經驗心裡總是不舒坦。原來一趟美好的行程偏被撞熊的事件給毁了。回去後修理這個車子的至少還要花300元的自付額。定人的想法倒是看得開,她認為這次大家都平安,已經是不錯的狀況。那隻熊還能站立起來走路,顯然沒有受到重傷,牠們的皮毛厚,應該會很快恢復。不過,不管如何,這趟旅行的結束總是有點奇怪,心情還是不太好。

傍晚約七時抵達喬治王子城的民宿,這是這趟旅行第一次住的民宿,也是這趟旅行的最後住宿。女主人到親戚家聚會去了,還沒有回來。她說我們的房間沒有鎖,自行進入即可。只是他的烤箱在樓上,沒法進入烤魚。我把魚殺了,剁成四塊及頭尾。我們只好在微波爐一塊一塊地加熱,直接煮熟。先在肉上抹上鹽巴,再加上胡樕,煮起來也甚為鮮美。

第二天就直接上路。我們經由綠鹿野,然後由惠斯勒沿海天公路回到溫哥華。總共這一程,來回共八千公里,走了十三天。這樣的哩程,若加以比較延伸,可以由溫哥華直接開到多倫多;如果有路的話,也可以由溫哥華直接開到台北!

沒有留言: